返回学校主站   /   附属医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妇产科学学科简介
发布者:临床医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21

妇产科学学科简介

 

一、学位授予点基本情况

妇产科学属临床医学学科门类,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潍坊医学院妇产科学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2004年被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首批招收妇科肿瘤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到目前已招收二十一届硕士研究生。

在大学、学院领导的关怀下,经过二十一年来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物质条件、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艰苦创业,使学科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引进了一批新技术、新项目,研究领域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临床经验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妇产科学现有硕士导师61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硕士学位26人,学术梯队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本学科点建设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研究基地为支撑,开展多项研究活动。近5 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0项,省厅级课题 30余项。学科中有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青岛市拔尖人才、北京市十百千层人才等。30人次任国家级医学会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职务及山东省医学会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的副理事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及常委等职务。10余人有海外研修经历。近 5 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0余项,省厅级课题 50余项。5年内平均每年统招硕士研究生30余人。

在近年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本学科积累了较多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验,并注重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学位课程建设、工作条件、管理工作等各方面做好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培养工作,获教学成果奖多项。十分重视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各个培养环节,近5年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参与课题十余项。硕士研究生均已顺利毕业,三甲医院录用或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正稳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二、培养方向与师资队伍

(一)培养方向及学科带头人

目前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

1.生殖医学方向:

生殖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殖健康相关医学问题的学科。研究内容:生殖解剖学、生殖生理学、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妇产科学、男性不育等等。生殖医学主要解决的问题:生育、节育、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生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带给医学生的是新鲜、好奇而又陌生,值得探讨。

我院生殖医学带头人姜爱芳,曾到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学习半年,主要从事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不育及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省卫健委课题3项、市级课题5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SCI论文5篇。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妇产科学》及教改班《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培养研究生临床技能实践及科研能力,指导研究生课题设计、数据分析及文章撰写等,以及规培生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妇产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伦理学会生殖伦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名医,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指导研究生毕业19人,4人获得优秀毕业生,1人考取博士。

生殖医学骨干教师于振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潍坊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的分子机制研究。重点是针对PIM2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近五年发表SCI文章12篇,累计影响因子56.1分。获得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为解决国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的卡脖子问题做出了贡献。研究成果已在Cancer research、Oncogene、Theranostics、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Molecualr oncology等杂志上发表。担任Theranostics、Cell death&disease等杂志审稿人。

2.妇科肿瘤方向:主要研究女性生殖道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微创治疗效果评价和远期效果随访。肿瘤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妇科肿瘤发病率以及年轻化呈上升趋势,按照分层、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对各种肿瘤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单一或综合治疗,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首选的手术模式。我们将腹腔镜和宫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并在妇科良恶性疾病保留功能手术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更符合现代生活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妇科恶性肿瘤的基础性研究:检测与妇科肿瘤相关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变异,对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恶性肿瘤的基因表达、毒理研究及发生、发展、转归方面的探讨(2)临床研究:将妇科肿瘤诊治引入最新的诊治理念与技术,研究妇科良、恶性肿瘤微创手术的效果评价、对生育的影响、复发与预后;妇科恶性肿瘤多途径化疗及其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研究;保留妇女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完整性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潘姿璇,副主任医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一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布莱顿和苏塞克斯大学医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完成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在研课题1项。承担临床本科、麻醉、影像、口腔等专业妇产科学的课堂教学及实习带教工作。现为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副主任,承担该课程中妇产科学部分的授课工作,同时承担妇产科学留学生的课堂教学及实习带教工作。临床工作中擅长微创技术,即腹腔镜技术、宫腔镜技术和经阴道手术诊治妇科疾病;重视妇科各种恶性肿瘤诊治的规范化,得到社会和广大患者的认可。带领学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3.围产医学方向:围生医学是研究孕妇各种疾病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多学科共同协作研究的新学科,包括产科与新生儿科。围产学的建立使孕妇及胎儿、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显著提高了新生儿存活率和人类的健康素质。

主要研究内容:(1)高危妊娠:高危妊娠是指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这些因素对孕妇胎儿、新生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围生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妊娠结局。对高危妊娠的孕妇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针对各种特点进行特殊处理。(2)新生儿疾病诊治:新生儿为适应分娩后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各系统特别是呼吸及循环系统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生活和免疫能力薄弱,围产儿又是新生儿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阶段。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研究妊高征发生、发展与一些细胞因子以及内皮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等物质的关系。该研究在妊高征领域是有重要地位。

运用胎儿生物物理监测、胎盘功能监测方法,研究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包括动态监测血、尿E3、血HPL及妊娠特异性蛋白(SP1)的个体差异。

3.胎儿成熟度监测方法的研究:包括羊水特异性分析胎儿成熟度方法以及羊水非特异性分析胎儿成熟度方法如肌酐、淀粉酶测定及脂肪细胞计数。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王娟,硕士,副主任医师,产一科主任,现任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重症医学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母胎医学会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流早产学会常委,潍坊市预防医学会产科疾病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生育全程服务技术标兵。研究方向为妊娠合并症,胎盘源性疾病。发表SCI3篇,核心期刊论文数2篇,主持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立项1项,潍坊市科技局验收成果1项,在研课题2项。从事本科、留学生、研究生、住培教学工作18年,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临床技能竞赛导师及附属教学医院督导培训专家。所在科室多次荣获教学先进科室,个人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及实践技能优秀教师等称号,并获得潍坊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培养研究生8人。

(二)师资队伍情况

妇产科学现有硕士导师61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硕士学位26人,学术梯队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本学科点建设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研究基地为支撑,开展多项研究活动。近5 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0项,省厅级课题 30余项。学科中有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青岛市拔尖人才、北京市十百千层人才等。30人次任国家级医学会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职务及山东省医学会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的副理事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及常委等职务。10余人有海外研修经历。近 5 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0余项,省厅级课题 50余项。5年内平均每年统招硕士研究生30余历届毕业生绝大多数三甲医院录用。研究生培养质量正稳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教学科研支撑。本学科设有专业实验室及专用教室,另外与各项基础实验室及相关辅助检查科室有协同合作,为相应研究生提供仪器使用及方法学指导;科室供临床科研专用实验设备,为相应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另外学校设有中心实验室科研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为本学科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通过参与导师各类课题的申报,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学位讲座以及省级、国家级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和创新灵感。

三、质量管理

分流淘汰。学科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自始至终都高度重视,严格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的过程管理,导师对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各个环节均严格督导审核。通过对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的申报,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切实做好每届研究生“入学-培养计划的确立-开题-中期考核-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预答辩-答辩”等系列环节的检查与督促工作,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格同学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论文质量。组织研究生和导师学习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规定的开题报告的内容、形式及要求;导师要严格把关学生的选题,对于不符合开题条件的学生要及时要求改正;学校成立由专业教师和统计学教师组成的审核小组,负责审核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学科举行开题报告会,请校内外专家给予点评;评阅合格的开题报告,导师还要监督学生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方可进入实践研究。学位论文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环节:达到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研究生,学位论文经导师修改、审核专家评阅、学科审核后,首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合格论文送校外专家盲评,通过方能参加研究生答辩,并由导师监督根据答辩委员会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校外盲评文论如有两位专家评审不合格的研究生,延期答辩。

通过以上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合格率100%,学论文质量良好。

四、本学科特色及优势

举办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授课,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掌握生殖医学、妇产科先进的理论和先进技术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继续提高我们科室的外语水平,使之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和具有综述外文的能力。指导研究生、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能熟练地掌握生殖医学、妇产科基本功,独立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并在处理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有诊断处理疑难病及危重病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