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主站   /   附属医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耳鼻咽喉科学学科简介
发布者:临床医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21

耳鼻咽喉科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介绍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硕士点1999年批准成立,现为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2015年批准为专业学位培养点。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学科已发展成为基础扎实、梯队健全、亚专科设置合理,整体实力强,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并注重人才培养及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现任学科带头人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推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引进、开发、推广医疗新技术,培养学科新的增长点,扩大学科规模,加速了亚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本部(除外合作单位)现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学位3人。设置有病床50张,设有耳科、咽喉头颈外科、鼻科三个亚专科。本科年门诊量近40000多人次。近年年均收治病人近2000多例,手术1500多台次,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各种临床检查和治疗设备, 我科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耳内镜、鼻内镜、纤维咽喉镜等设备,优点是照明清晰,微创治疗,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率。并以潍坊医学院实验中心作为科研平台对研究生进行早期科研培养及指导,开展临床与医学院基础学科的有效结合。能开展纯音测听、中耳分析、听诱发电位、全自动化耳石诊断与复位、视频眼震图、耳声发射、鼻内镜、耳内镜、频闪纤维喉镜、电子鼻咽喉镜等各项专科检查,并具有先进的手术设备。具有良好的门诊就诊环境和独立的病房。

二、学科平台介绍

学科现有校内外导师22人,校内导师3人,校外导师1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5人,导师梯队结构及年龄合理。本学科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为依托,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为平台,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供了有力的支撑。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因学科专业齐全,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广阔。在山东省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术方面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科研方面,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提高医疗水平为目标,长期坚持结合临床开展科研,作为大学直属教学医院,近年来主持各级各类课题多项,在听生理、耳聋的分子机理及防治、头颈肿瘤发病机理及诊治研究方面居国内外先进水平。近10年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5项,发表SCI收录论著20余篇,国内专业期刊6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在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与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山东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医院有密切的业务交流和合作。

三、学科方向介绍

1.耳科亚专业方向:耳科亚专业方向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和特色诊疗技术随着医学的进步而不断细化和创新。耳科亚专业方向通常包括耳外科方向和耳内科方向。耳外科方向主要涉及耳部结构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目前我科购进国内先进的耳内镜盥洗加视频等离子系统,多方面开展了耳内镜下微创手术,而耳内科方向则侧重于耳部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中医康复,本科室现建有人员体系较完备的耳科亚专业研究方向。

2.鼻科亚专业方向:鼻科亚专业方向的科研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主要包括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过敏性鼻炎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针对鼻窦炎并息肉,科室人员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并取得良好的结果。在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方面亦有较好的研究,技术水平领先于当地。

3.咽喉头颈亚专业方向:咽喉头颈亚专业的科研研究是一个综合且深入的领域,主要涉及咽喉及头颈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以及术后康复等多个方面。科室人员深入研究咽喉头颈部疾病的发病机理,包括肿瘤(如喉癌、下咽癌等)、炎症性疾病(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以及先天性畸形等。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和遗传因素。 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生物靶向治疗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发展。